第五重:技術變化快,積累上不去
設想一下,一個10年前的高手,這10年他什么也不學,那他會是什么樣的一個狀況。
我個人估計是快被淘汰了。
這是個極端的例子,但回顧一下軟件的發(fā)展歷程你會發(fā)現(xiàn),新技術的出現(xiàn)是爆炸式的。
在DOS的時代里,軟硬件的距離非常近,你只要會一種語言,了解基本算法和數(shù)據(jù)結構,再了解計算機硬件的知識,你可以寫大部分的程序。
接下來軟件和硬件間的層次越來越多,Windows加上一層,Java虛擬機加上一層,瀏覽器加上一層,F(xiàn)lash等再加上一層,諸如此類。
每多一層技術的種類增加一些。這導致軟件開發(fā)人員同時面對兩類壓力:一是項目上的時間壓力,一是技術更迭上的學習壓力。但偏偏一個的時間是有限的。

很多時候特定工作崗位會限定關聯(lián)技術的范疇,如果自身不做點安排,那真成吃“青春飯”的了。
第六重:究竟誰干的好,誰干的不好
大多時候,考評不能每個人都打A,否則成了吃大鍋飯的。
可在軟件的世界里,一旦要分個你好他差,難度出來了。
根據(jù)實績判斷,一個人很難全面理解很多人的工作。如果團隊規(guī)模少于10人,這類的判斷還存在可能性;如果超過10人,那么誤判的幾率會直線上升,除非是天才。
根據(jù)數(shù)據(jù),大多數(shù)據(jù)真的不能用來評價軟件開發(fā)人員。生產率、Bug率這些是一定不行的,圈復雜度這類歧義性很小的指標勉強可用,但說明的問題會比較片面。
根據(jù)感覺和印象的話,多少有些草菅人命的感覺。
于是考評大多時候總是天怒人怨的考評,而天怒人怨的程度很多時候取決于當事人的在意程
第七重:弟兄們意見很多,統(tǒng)一很難
軟件很重要的一個特質是仁者見仁,智者見智。
觀點的差異有的時候是是非問題,但大多時候是視角問題,是橫看成嶺側成峰式的。
而軟件團隊大多時候在兩個極端間徘徊:要么沒意見,要么很多意見。
很少有團隊會是在合適的時候有合適的意見---這是政治家干的事,程序員不大做的來。
沒意見的團隊實是兵無戰(zhàn)心的團隊,其實更差,這里不去說他。
有意見的團隊協(xié)調起來比較很辛苦。
程序員群體里大致上是越的越容易固執(zhí)己見,所以大致上越的團隊吵得越多,越兇。
但不管怎么樣,終的選擇只有一個。這時候,不能只靠行政力量去拍,要在理解各種想法后,結合外部需求,時間壓力,人員狀況去協(xié)調。
這事其實很不容易。
小節(jié)
一定程度上講,這七重苦很難根絕。
好多即將做軟件的或做的時間不長的同仁大多時候關注的是新技術,是創(chuàng)造性;但和陽光下總有陰影一樣,不管方法如何更迭,總有些東西無法徹底改善。
所以想做軟件的,并想堅持做軟件的,要有點心理準備,不能夢想的太美,那樣回頭會比較失落。
風光的活是有的,臟活累活也很多,有了這樣的心理預期,才能在做軟件中找到快樂。
說了這么多,倒不是悲觀。
有些問題即使沒法徹底解決,但程度上還是不一樣的。
痛苦在那種程度上是事在人為的主戰(zhàn)場,這點上做和不做差別很大。
假如一個人不把眼光只局限于某個項目,而是把視野擴展到整個軟件開發(fā)所對應的方法論,那么關注現(xiàn)實中的痛苦,則是有所得得前提。